飞蝶说字(6):
耳·目
有个成语叫“耳聪目明”,意为听得清楚,看得明白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头脑灵活,眼光敏锐。
“耳”为象形字,甲骨文写作,金文写作
,小篆写作
。这个字的甲骨文和金文象耳朵形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主听也。”所以,“耳”的本义为耳朵,是主听的听觉器官,所以又指听觉、听力、听到、听说等。
《康熙字典》云:“凡物象耳形者,皆曰耳。”所以,“耳”也指耳状的东西,如斝耳、吊耳、索耳、耳杯、木耳、银耳、虎耳草等。
耳朵一般长在头的两侧,所以,“耳”也指位置在两旁的,如耳门、耳房。
“耳”也用作语气助词,可表示限制,相当于而已、罢了。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”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:“止增笑耳。”亦可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,同“矣”,相当于了、啊、也。如《资治通鉴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耳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耳。”
“耳”也是汉字部首之一。凡由“耳”组成的汉字,大都与耳朵、听觉或听力有关,如聆、聽、闻、聪、聊、聋、聩、职、耽、耿、聂、聒、联、聲等。
“目”为象形字,甲骨文写作,金文写作
,小篆写作
。这个字的甲骨文和金文象眼睛形,外边轮廓象眼眶,里面象瞳孔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人眼。”所以,“目”的本义是眼睛,是主视的视觉器官,所以又指目光、眼力。
《博雅》云:“视也。凡注视曰目之。”所以,“目”也指观看、注视,如目下十行;又指使眼、递眼色,如目交心通、目挑眉语。
“目”也指孔眼,如纲举目张;也指条目、要目,如篇目、书目、节目;也指首领,如头目;也指名目、行列,如不在使者之目。
“目”也是汉字部首之一。凡由“目”组成的汉字,大都与眼睛、目光或眼力有关,如眼、睛、睑、眶、睫、眉、盲、瞎、眇、看、盯、眺、眨、眯、睁、瞠、睬、瞄、瞅、睹、眷、盼、相、眩、盹、睡、眠等。
由耳、目组成的成语,除了耳聪目明之外,还有耳闻目睹、耳濡目染、耳目一新、耳目昭彰、以耳代目等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