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《一颗红心》唱词指瑕
黄殿容
今年5月初,笔者家乡夏县庙前镇张郭店村,请来了临猗县眉户剧团先后演戏五出。此举一为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;二为庆祝给全村各户挖沟铺设自来水、天然气管道进而供水供气工程的全面完成,以及本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
这次,笔者因故只看了该团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享誉全国,而后一直被作为传统保留剧目久演不衰的《一颗红心》。观赏过程中,有意无意间发现同步显示唱词的字幕上先后出现一些别字。受现场环境条件所限,当时未能一一记清这些别字。今演该剧的剧情、道白和唱词几乎与当年所演的完全一样,想必是为了体现和保持这一代表作内容等方面的“原汁原味”。鉴于此,笔者后来又在网络视频中,观赏了由李英杰等该剧一代演员表演,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5年摄制的舞台艺术片《一颗红心》。观后得知,今演该剧之字幕上的别字,在此艺术片中大略都能看到。兹将该片字幕上存在的字词瑕疵,一一指陈并简作分析如下:
一、“牲口是集体的一分家产”(许老三唱)中的“一分”应当改用“一份”。
二、三婶唱:“我老汉为病牛日夜忙,吃顿饭也不肯离马房,近来这几天,他饭量大增长,一顿就能喝一罐子汤。吃的多可不见它发胖,眼睛红来脸色黄,叫我好奇怪,心里胡猜想,担心它受劳累把身体伤。”——引句里的两个“它”所指代的对象,显然都仍是“我老汉”,因此都改为“他”才是。
三、“违犯制度把自留地耕”(田秀唱)中的“违犯”改作“违反”为宜:“违犯”指违背和触犯(法律、法规等);“违反”指不遵守或不符合(原则、规章、制度等)。
四、三婶唱:“只要不做亏心事,那怕他胡猜嫌!”“你说他偷粮为那条?”句中的“那怕”“为那条”分别应当改为“哪怕”“为哪条”。“那”是指示代词,“哪”是疑问(含反问)代词。
五、“估计他偷饲料决不可能”(田明唱)中的“决”,改作“绝”字为妥。副词“决”“绝”(在句中均处于否定词前)用法相近故易被混淆,区别在于:前者义为“一定;必定”,强调的是主观态度,如“决不后悔”“决不退缩”;后者义为“绝对;完全”,强调的是客观上完全否定,排除其他可能性,如“绝无此事”“绝不可能”。
六、“最可恨病牛咀里把粮掏”(许老三唱)中的“咀”字,改为“嘴”才合规范。“咀”读zuǐ时,历来是“嘴”的俗字,现多用于地名,如:尖沙咀(在香港)。作为口的通称,规范字是“嘴”而不是“咀”。
七、“马踢牛吼驴捣乱”(潘发家唱)中的“踢”字,其右半部分被写成与“杨”的右半部分一样的了,这无疑是个错字。
从舞台艺术片《一颗红心》摄制那时直至今天,以上所指字词都应被视为有毛病的——或系错别字,或为不当用词,或属不规范字。而下面将要举例谈到的、该片中一些唱句所用的“象”和“的”,却应另当别论。
一是田秀唱的“谁象你觉悟那样低”、许老三唱的“鞭印子一条条象麻绳”“一会儿好象看见病牛影,一会儿又好象听见马叫声”中的“象”和“好象”。在经国务院批准、发布于1964年3月的《简化字总表》里,“像”被作为“象”的繁体字处理;1986年10月重新发表的《简化字总表》确认“像”为规范字,表示“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”“好像”“比如”之类的意义。由此可知,在1964年3月—1986年10月,表示以上意义时用“象”是正确的;而在此后就得以“像”为规范字了。进而可知,上引四句唱词里的“象”字,在此影片中属于正确用字,而在1986年10月以后每次演出《一颗红心》时,就得一律在字幕上代之以“像”。
二是许老三唱的“急急忙忙走的快”“王支书对我也讲的清”“只要脚步走的正”、三婶唱的“吃的多可不见它发胖”、田秀唱的“这话说的没道理”、潘发家唱的“计划的周到想周全”“闹的人一夜睡不安”“让它们吃的滚溜溜圆”。这几句话里均处于动词谓语和补语之间的“的”字,无论当时还是现在,都不宜判为差错。不过,依据权威辞书和语法著作中的相关释义和阐说,还是通通改为“得”字为好。用作结构助词的“的”“地”“得”,都读轻声de。“的”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,表明它前边的词或短语是定语(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、性质等的修饰成分),如“我们的祖国”“伟大的党”;“地”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,表明它前边的词或短语是状语(动词、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、程度等的修饰成分),如“灵活地经营”“狠狠地打”;“得”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明它后边的词或短语是补语(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,其作用是补充说明动作或变化的结果、数量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等),如“干得好”“红得发紫”。
撰发此文,旨在引起有关人士注意:对于传统保留剧目,在每个时段重演之前,都应遵循当时国家正在施行的相关规范、标准,对以往存在的错讹或不合现行规范的字词,及时在剧本和字幕中予以订正,以力求永葆这些经典作品的经典性。这样做,可以避免在客观上、在唱词用字方面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,对于剧团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也是很有必要的。这个道理和做法,同样适用于书籍的再版、重印,以及一些传统经典影视等作品的重新制作之时。
评论